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航拍图。受访者供图
游客在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过年包饺子。受访者供图
东部长白山脉连绵起伏,构建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;西部河湖连通水清鱼肥,“冬捕经济带”驰名海内外。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下,地处“冰雪黄金纬度带”的吉林省不仅将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列为“十四五”三大万亿级产业之一,更在力促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在冰雪产业的热度带动下,曾经习惯“猫冬”的东北乡村正在改变这一延续千百年的传统。近年来,吉林越来越多的乡村实现“反季”发展,使冰雪资源、民俗文化、特色产业、乡愁情怀融合出一个个冬季文旅“卖点”,刷新出一处处新晋“打卡”胜地。今年春节假期,吉林接待国内游客1154.67万人次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1.78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23.61%、33.31%。
从“躲雪”到“借雪”再到“造雪”,吉林各地依托冰雪振兴乡村的实践正进入“3.0”阶段。
从“躲雪猫冬”到“借雪生金”
兔年春节假期以来,吉林各大滑雪度假区收获了本雪季又一波客流高峰。一大早,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59岁村民张增华就忙碌了起来,准备食材、收拾桌椅、布置接送雪友的车辆……南沟村距离北大湖滑雪场不到10分钟车程,彼此已形成发展互补。2023年,是张增华守着滑雪场经营餐饮生意的第30个年头。
30年前,张增华是在北大湖滑雪场周边第一个经营餐馆的农民。“1993年滑雪场刚建,我就从外乡来到这开餐馆。那时的客人主要是施工人员。”她说。30年来,张增华见证了北大湖滑雪场一路发展为国内“顶流”的历史,也亲历了山坳中的南沟村从客迹罕至到客似云来的变化。
1993年,北大湖滑雪场作为第八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竞赛场地而投建。彼时的吉林市虽为我国冰雪运动大市,但农村百姓普遍对滑雪运动“无感”——对南沟村村民而言,几公里外的北大湖滑雪场,和他们靠打麻将打发的“猫冬”生活没啥关联。但是,张增华看到了潜在的商机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她看准了,且结果远超预期。
几年后,滑雪场的“带货”效应已不仅仅是村民开饭店。南沟村48岁的村民许元辉还记得,自己第一次“借雪生金”的经历是背着一筐筐的雪运上赛道。1999年,吉林市又成为第九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举办地,由于场地天然雪和造雪机均不够量,只能依靠人力搬雪。“不记得当时赚了多少钱,但吃的那个苦头还记得清清楚楚。”他回忆。
虽然与全球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区纬度相近,但在二十世纪90年代,冰天雪地对吉林大地的乡村来说,更多的是桎梏而非资源。当时尤其是在东部山区,由于基础设施薄弱,一旦遭遇大雪封山,也就等于封住了农村财富增收的路。当时每逢冬天,农村除了一部分人“猫冬”,另一部分人则“躲雪”进城创业、就业。
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冬奥会举办权,这成为吉林乡村冬季转型的重要拐点,全省多家滑雪度假区等驶入发展快车道,对雪场周边的许多村屯起到升级版“带货”影响。“滑呗”App和马蜂窝大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期间,吉林市北大湖、万科松花湖、通化万峰、长白山万达等滑雪度假区在全国记录滑雪里程数中均进入前十,其中北大湖排名第一。
如今在南沟村,张增华的30年老店经营愈发红火;年轻时背雪上山的村医许元辉,兼职经营起了民宿,每到饭口便开车载着游客往返于雪场和村里;昔日外出的年轻人陆续返乡,或是“蹭”冰雪热度开饭店、民宿,或是到雪场打工,有的担任滑雪教练往往一个雪季就能进账几万元……全村已有140家民宿、700多家客房,雪季期间每天可容纳约1500人的住宿需求。
类似的变化,也发生在吉林省许许多多的村屯。距南沟村280公里外的长白山西坡脚下的白山市抚松县东岗镇果松村,客流高峰自2022年12月中旬以来持续至今。每到夜幕降临,村里的民居就会亮起大大小小的霓虹牌匾——铁锅炖、农家菜、烧烤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。这处小山村堪称雪季里长白山区的“不夜村”,几乎半数民居经营着餐饮、民宿生意。
果松村距离万达长白山滑雪度假区只有一公里,“近水楼台”使这里成了来长白山滑雪的游客体验东北美食的最佳落脚点之一。在村里经营铁锅炖饭店的老板娘孟宪芳告诉记者,以前的果松村只是长白山区一处冷僻的小村,村民生计长期依靠种植人参或外出打工。“雪场生意好,村里回来的人就多。现在村里很少有人包養網外出打工了。”孟宪芳说。
从“借雪生金”到“雪中挖潜”
2023年2月,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。回望过去8年,在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美好愿景实现的同时,中国冰雪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升温升级。吉林省文旅厅副厅长金振林介绍,市场热度传导之下,吉林各地乡村振兴也受到冰雪经济的思路启发,除了南沟村、果松村等借助近邻雪场优势与之形成互补生金外,一些无雪场可借力的村屯也尝试在“雪中挖潜”,实现“雪中掘金”。
白山市抚松县兴隆乡南天门村虽与果松村同处长白山脚下,但由于缺乏近邻优势很难直接借力万达、鲁能等大型雪场,加之雪后驱车入村需要经过数公里蜿蜒山路,使这里发展冰雪旅游貌似有点难。事实上,这些都没有妨碍南天门村成为国内外游客来长白山的必备“打卡”地。
走近南天门村的民宿“贵本山居”,一股自然气息伴着文艺范儿扑面而来——玄武岩铺就的墙壁、崖柏雕琢的墙饰、落叶松做成的吊灯……“这些都是在本村就地取材、变废为宝的创意,连我们的火炕都是黄泥混合村里种植的艾草砌成的。”南天门村旅游项目负责人刘丁齐说。
刘丁齐曾在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从事产品推介,几年前,跟随爱人回村创业。他们将自家农房改建成民宿,还联合村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。比起果松村近邻雪场做餐饮的经营模式,南天门村更注重挖掘冰雪文化以吸引游客。“看一看高跷秧歌、尝一尝糯米火勺、品一品人参烧酒,或是单纯地在村里度过一段冰雪相伴的慢时光,都是数九寒天吸引游客的卖点。”她说。
被誉为“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”的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村,有着更加得天独厚的冬季生态旅游资源。村里,延续近百年的一座座长白山原生态风格农家木屋成为一道天然景观。每当霁雪初晴,一幅“水墨山村”的画面便吸引无数游客、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。锦江村党支部书记迟玉习介绍,村里还开发了豆腐坊、酒坊、大秧歌等体验项目,“有的村民经营冰雪旅游项目,一年能收入三四十万元”。
在吉林省中部的吉林市舒兰市上营镇二合村,“吉林雪乡·舒兰二合”近年来已闻名遐迩。二合村四面环山、村前有河,村里仓房等许多建筑仍保持着东北农村传统泥草房风格。每到瑞雪装扮的季节,二合村就会自动开启雪景“滤镜”,凸显地域特色的“乡愁”之美。“从小熟视无睹的大雪片子、大冰溜子、篱笆院子,如今都是游客眼中的美景。”村民吴庆荣说。
二合村从2016年开始打造雪乡项目,全村118户村民全部入包養平台推薦股组成公司,发展冰雪旅游。村民们或是经营餐饮住宿,或是利用雪地制作一些雪滑梯、雪圈、马拉车等游玩项目,有的村民还将自家房屋重新装修、挖掘地道,建起一个“智取威虎山”的沉浸式体验场景,吸引了许多游客。
通过深挖自身冰雪潜力,二合村雪乡项目发展迅猛,由最初接待不足一万人发展到近几年每年接待10万多人次,为村民致富、乡村发展注入动能。“最美不过家乡,守福待‘兔’等你……”经营民宿的吴庆荣在大年初一通过微信再次向各地游客发出邀请。
从“雪中挖潜”到“造雪设景”
大年初六,在白城市下辖的大安市,市民崔秀芳带着儿子驱车前往距离市区7公里外的四棵树乡来宝村。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,她要带孩子玩玩冰雪项目。来宝村是典型的吉林西部村落,地势平坦、树少雪少且分布着盐碱地和湿地。这里本不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资源,不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村子东侧一片封冻的盐碱滩泡沼上,一个冰雪乐园应运而生。
盐碱地上“造”出的这处冰雪乐园里,雪滑梯、滑冰车、抽冰猴等乡村冰雪旅游项目一应俱全。崔秀芳的儿子刚到园区,便欢笑着拖动一个雪圈去玩雪滑梯。“大安市周边缺少冬季娱乐项目,我们就想利用这片盐碱地来造冰雪乐园,让孩子们过年有地方撒欢儿。”四棵树乡党委书记赵靖峰介绍。
据了解,打造冰雪乐园不仅为来宝村带来了用地租金的收入,还旺了村里的人气。村里正尝试将“无中生有”的冰雪游逐渐丰富为四季亲子游、城镇周边游、特色产业游,并配套开发了亲子菜园、亲子厨房等项目,以吸引游客。
在大安市城郊另一侧,一场“造雪”行动在除夕前完成。大安市大赉乡一处空地上,一处古香古色的冰雪农家院群已经应运而生。这处“凭空而建、故意做旧、南北融合”的乡村景区,因靠近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,被当地人喻为“江南雪乡”。
“我们将东北原乡、渔猎文化、徽派建筑等元素融在一起,冬季为游客呈现吉林西部‘江南雪乡’的独特体验。”大赉乡副乡长曲瑞雪介绍,乡里依托大安市嫩江湾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品牌效应吸引游客来吉林西部,为其营造集民俗体验、温泉康养、特色餐饮、冰雪游乐于一体的城市近郊旅游度假区。
这个雪季,吉林发展冰雪乡村旅游项目不只在乡村——在梅河口市城区,当地凭空“造”出了一处名为知北村的景点,在春节期间同样是吉林热门的“乡村旅游打卡地”。这处“村落”在硬件上几乎完美还原包養行情了东北老村的面貌,并搭配供销社、煎饼铺、冰棍屋、豆腐坊、照包養網相馆等怀旧项目,同时吸引了城市周边农民来村里打工、经营生意,不仅为上年纪的游客带来一波“回忆杀”之旅,也为“网红”直播、游客拍摄“穿越”视频带来素材。
途家民宿数据显示,2022至2023雪季,吉林省雪场周边民宿预订量同比2018至2019雪季增幅最高达16包養網倍。记者春节假期走访发现,“造雪设景”正成为吉林多地发展乡村冰雪旅游的新思路。吉林省文旅厅副厅长金振林介绍,新雪季在“长白天下雪”的主题下,吉林各地乡村以雪为媒,将传统元素与现代体验相结合,既满足游客在视觉、听觉、味觉上对东北冰雪文化的好奇与向往,也通过住宿、餐饮、交通等各方面的完善提升了大家对吉林冰天雪地的认同感。
發佈留言